提到摩托车文化,能联想到的品牌和国家是哪个呢?
也许第一个是美国,第二个是日本,美国的哈雷机车影响深远,日本系列品牌的机车以略低的价格和不错的性能,也吸引到了不少摩友的关注;可是摩托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,其次有中国、越南、泰国等,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的摩托车就显得不够“有文化”呢?原因很简单,因为这些摩托车的定义还是通勤工具。
摩托车作为通勤工具并不是理想的选项,“肉包铁”说明了安全标准低,不能遮风挡雨,内燃机和排气管的高温能“烤小鸟”……作为摩旅爱好者也是深有这种感受的。所以只能以摩托车作为通勤载具的司机们,心里都一定有台汽车,只要能遮风挡雨,不论是什么车型都好;此时如果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发育期,那么下一轮的主力通勤工具就必然会升级为汽车,这是必然的规律。
斯威是意大利曾经的知名摩托车品牌,一度被誉为意大利的国宝级品牌;可是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,斯威的最终结果是破产收场,随后也不再有什么知名度特别高的摩托车品牌,但是汽车保有量增速很快。
国内也是这种规律,自2010年左右,汽车的产销量开始井喷式增长,当然这与国产汽车的成长有必然关系,有了物美价廉的、空间够大的、优秀的中国品牌汽车可选,在有能力购车之后当然会用这些车来替换摩托车。
现在国内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四亿辆,其中汽车的保有量高达3.8亿!这时候应该感叹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进步的速度和程度,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令人欣慰,但有没有感觉到汽车也挺稀松平常了。
汽车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,能有一辆汽车代步那就太棒了;可是随着汽车消费门槛的逐步下探,以及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,购买一辆汽车不再是很难的事情,此时汽车会变得“不好玩”了。于是司机们的心态也会逐渐发生变化,追梦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过程中会有无限热情和动力;那么在没有了梦想之后,生活就会变得平淡如水,这时候就会想着找点什么爱好。
对于机械的痴迷是很多男性的天性,在汽车没有什么好追求之后,能选择的似乎又变成了摩托车,或者是有摩托车特征的全地形车(ATV)或农夫车(UTV);这些车与普通的摩托车不同,它们有炫酷的设计、强悍的动力,以及行驶中耳畔呼呼的风声,重点是骑行对技术要求高,骑行摩托车是有一定风险的。
但是这种风险是“自己寻求”的,和只能选择摩托车通勤的被动接受风险的心态不同,被动接受会产生排斥情绪,主动追寻则是寻找一种刺激感;这种感觉可以令人兴奋,令人在受到刺激后得到满足感,所以才会有极限运动,骑行摩旅也是一种接近极限运动的运动。
综上所述,摩托车在作为交通载具的阶段没有形成文化,也不会被“迷恋”;而摩托车不再是主流载具,逐渐成为小众之后反而被年轻一代疯狂迷恋,这意味着此时的摩托车变得与众不同了。哈雷就是这样的存在,实际皮带传动、低功率、大扭矩的哈雷机车不说是一塌糊涂,实际上也不咋地……但是它好看,它贵,它少,于是哈雷就成为了新宠。
至于现在的摩旅阵营里都以中年人为主,这个现象很容易理解,高端摩托车的价格并不低,起步就要数万元;这个代价不是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可以承受的,只有达到或接近时间与财务自由的中年或中老人才能承担。
所以高端摩托车司机的老龄化是个必然的趋势,而汽车司机平均年龄下降也是必然趋势,摩托车最终会成为“大玩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