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 EN
CN
CN EN
市场动态
Market dynamics
摩托车气门调节和问题
发布日期:2025.01.23


         气门是指气缸头的进气门和排气门。 进气门直接连接进气歧管是发动机用来吸入混合气(或新鲜空气)的入口。 排气门则连接着排气管(也就是消声器),是发动机排出燃烧废气的出口。  进排气的效率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,当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活塞的往复运动速度是非常快的,在3000转/分钟的转速下发动机完成每一个进气或排气行程的时间只有0.04秒,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进或排出更多的气体就要增大进、排气的有效面积。于是有的发动机便采用了多气门技术。 有以下几种气门机构:一、每缸2气门(即1个进气门,1个排气门)。二、每缸3气门结构(2个进气门,1个排气门),三、每缸4气门结构(即2个进气门,2个排气门);三、每缸5气门结构,即3个进气门,2个排气门。 但是气门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,5气门确实可以提高进气效率,但是结构极其复杂,加工困难,采用较少。

       


一、配气机构的几种气门形式四冲程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气门形式,根据气门位置的不同,有侧置气门(SV)、顶置气门(OHV)和顶置凸轮轴式气门(OHC)还有双顶置凸轮轴气门(DOHC)。 
从结构上来讲,侧置气门最为简单,但由于采用这种气门形式后,发动机的抗爆性能和高速性能差,只能用于低压缩比和转速不高的发动机,因此国外已不再采用。国内现采用这种气门形式尚有长江750和山东750等 两种车型。 
从性能上来讲,顶置凸轮轴式气门最为理想,它能适当前高转速、高压缩比大功率车型的要求,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,因此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。如嘉陵JH70,从日本进口的CG125等车型,均采用了这种气门形式。
顶置气门结构较为复杂,目前仅在美国、原西德(BMW厂生产的R系列摩托车)的意大利等国家由于生产习惯尚继续采用。 



二、气门间隙的调整
车辆在使用时,由于配气机构的零件磨损或调整螺钉松动,气门间隙就会发生变化,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。 
1.顶置凸轮轴式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 
(1)拆下进排气门室盖和磁电机外罩; 
(2)转动磁电机转子,使其外圆面上的“T”刻线与机壳上的刻线对准,此时活塞应处在压缩行程的上止点; 
(3)将厚度为规定气门间隙值的塞尺小心地插入气门间隙内来回拉动,若感到略有阻力时,说明间隙合适. 
(4)若间隙不合适,则旋转调整螺母,一边用小扳手转动调整螺钉,一边拉动塞尺检查间隙,待间隙合适后,再拧紧后间隙发生变化,应再用塞尺复测一次。 !

2.侧置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 
拆下气门室盖,卸下火花塞; 用手指堵住火花塞孔,踏动启动踏杆,当手指感到有气流冲击时,说明活塞已处在压缩行程;这时可将螺丝刀头部伸入火花塞孔内,再缓缓踏动启动踏杆,当螺丝刀上升到最高点时,活塞即处于上止点;检查调整气门间隙。方法同顶置凸轮轴气门间隙的检查及调整方法. 
3.需说明的几个问题 
对侧置气门来讲,气门间隙是指进排气门杆尾端与挺杆上调整螺钉间的间隙;对顶置气门和顶置凸轮轴式气门来讲,气门间隙是指气门杆尾端与摇臂上调整螺钉间的间隙。 
气门间隙分冷间隙和热间隙两种,热间隙比冷间隙略小,在发动机冷态下测量的间隙即为冷间隙。通常,进气门冷间隙在0.05~0.10毫米之间,排气门冷间隙在0.05~0.10左右。调整时应严格按说明书上规定的间隙进行。 气门间隙的检查及调整必须在进排气门者完全关闭时进行。而自活塞位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时,恰好进排气门完全关闭,所以调整气门间隙时,必须使活塞处于上止点。 
气门间隙的调整应在发动机冷态时进行,严禁在发动机动转时即进行调整。对双缸发动机,应逐缸进行检查及调整。
(文字来源于网络,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